博客 頁面 3236

亞馬遜用戶最值錢 勝蘋果

科技公司經常拋出驚人用戶數字,代表公司市場價值。Facebook、LinkedIn 等公司全靠用戶產生收入,否則早就完蛋。雖然目前市值最大是蘋果公司和 Google,但用戶最高價值的科企原來是 Amazon。

HowMuch.net 做了一個統計,以公司市值除實際用戶數量,計算科技企業每一用戶的價值。

各科技公司的市值跟用戶數量,和平均用戶值的比較。(圖片來源:howmuch.net

1. Amazon
市值:1,980 億美元
實際用戶:2.7 億
平均用戶價值:733 美元
作為網購和內容平台,Amazon 的用戶最肯花錢。該公司花盡心思要用戶付錢,還有賣出大量 Kindles,用戶價值比 Google 高,也是合情合理。

2.阿里巴巴
市值:2,170 億美元
實際用戶:3.5 億
平均用戶價值:621 美元
阿里巴巴去年上市,釋放公司潛在價值。該公司最近還四出投資企業,如大型零售商蘇寧雲商,開拓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3.eBay
市值:710 億美元
實際用戶1.52 億
平均用戶價值:474 美元
eBay 是網上拍賣市集的主要公司,仍維繫一大群用戶作買賣交易,從中賺取佣金,因而推高平均用戶價值。

4.Google
市值:3,640 億美元
實際用戶:20 億
平均用戶價值:182 美元
Google 用戶數量之多,冠絕科技企業,即使市值再高,九成收入來自廣告,平均用戶價值也不會太多。

5.Facebook
市值:2,270 億美元
實際用戶:14 億
平均用戶價值:158 美元
Facebook 主要靠廣告收入的科技企業,用戶增長開始見放緩,藉投資和收購其他社交媒體繼續增長。早年收購的 Instagram 成功跑出,而 VR 技術的 Oculus Rift 視為下一金礦。

創意廣告喚醒大家唔好掛住做「低頭族」

ef3c7e2a90a001a00a008521beeae27eb3434ea4.png

科技從來都係輔助人類生活,但唔知由幾時開始,大家都俾科技控制住,個個變晒低頭族(睇《PCM》專頁了解科技除外xp)。除咗之前介紹的本地薑「Cafe X」用科技輔助大家省時嘆咖啡,係德國就利用鏡頭裝置整咗個別開生面的互動廣告,喚醒大家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唔好再掛住玩手機。

d3c15909e3e820f0015f9d6079c2fb6b19b63be7.png0e6efd7fcba2a15e753b41c8861b9007c6a40a78.png
 只要兩個人同時按下按鈕,就會有杯咖啡飲,又可以識到陌生人。

是咁的,雀巢的咖啡廣告就設於紅綠燈的兩邊,兩旁的人都會見到對面馬路的人,只要同對方 Say 個 Hi,同時按下按鈕,兩個人就同時有杯熱辣辣嘅咖啡飲,此舉成功引起路人的注意,多咗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少咗低頭族,又飲咖啡飲,點解香港冇呢啲廣告架?!

來源:YouTube

寶麗來雙鏡車 Cam 前後監察

閒時睇 YouTube 都可以見到不同車主上載馬路上的各種光怪陸離的現象(例如騙子衝向車頭扮撞車屈錢、腦殘或手心不協調的車主作出不同的有意或無意的危險駕駛動作等),都讓人感到膽戰心驚,同時亦驚覺車 Cam 的重要性!錄下證據對於自身確有保障。

c17be2e360860cc8badc97e30ad2800a9565043f.jpg

寶麗來最新推出的 DS301「雙」全高清行車記錄儀,就以一套兩機來全面監察路面情況,車前全高清鏡頭監察路面行車情況,車後同樣以全高清鏡頭拍攝,同時可於前鏡顯示屏監察車後情況,平時有助倒車泊位,亦可攝錄倒後鏡盲點位置,避免不必要或突如奇來的意外,監察更周全。

2c0243d0d482c398abf91f33d5d61a09d1080d04.jpg

規格方面,寶麗來 DS301 包括前攝錄機及後攝錄機各一部,兩部攝錄機行車時同步錄影,支援全高清 1,080p 30fps 攝錄、155° 廣角鏡拍攝。攝錄機功能在開車時自動啟動,每段拍攝短片可設定為 1、2 或 3 分鐘,方便隨時查看。具備16:9 3 吋 TFT LCD 顯示屏,特設「畫面分割」功能,前後攝錄機拍攝的影像可同步收看。

b67ed75b936cd03370a67918a2cc21d4bda9f827.jpgbf3ade54f3ebcf73562d4e848cfa162dec04cf20.jpg

其移動偵測功能在停車熄匙後,鏡頭前如有任何物件移動,限時拍攝功能及循環拍攝便會自動開啟,監察汽車安全。另支援 G-Sensor 防撞攝錄保護,當汽車在受到撞擊翻滾時仍然保持拍攝功能,並即時保護該片段免在循環拍攝功能下被自動刪除;內置的 30 伏特電壓保護,避免長時間耗用以致過熱。

前鏡攝錄效果示範:

後鏡攝錄效果示範:

售價:HK$2,290
查詢:Gregory(3188 0268)

【OS X 密技】在無數 Mac 視窗中輕鬆游走

35f932870a00249a53311532d193722f6ad22429.jpg

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一個畫面只有單一個 App,不是因為硬件規格所限,而是 Apple 認為一個小畫面容許多個視窗反而會造成不便。當然總有一些 Android 機種例外,成績有目共睹。「傳統」電腦當然是另一回事,難道 5K 芒只用來盡情煲劇嗎?同時打開十幾個程式、幾十個視窗,對電腦來說不是問題,至於能否令用家輕鬆應付,就看作業系統的功力了。

抱歉我最熟悉的 Windows 版本只有 XP。在 XP 切換程式,除了直接點擊 Task Bar上的圖示,比較「高手」的也許會按 Alt+Tab 鍵輪流切換。Mac 也很類似:除了點擊畫面下方 Dock的圖示,亦可按 Cmd+Tab 鍵輪流切換。

ad94cab8097a7ffa30247b1d9f3a4026bc3d651d.jpg

Cmd+Tab 功能鍵,是 Mac少數「抄考」Windows的功能之一,操作方式亦幾乎一樣:按下Cmd+Tab後,只要Cmd鍵一直按住不放,每按一下 Tab 鍵,即可選取下一個運行中的程式圖示,直至你終於鬆開 Cmd 鍵,系統才真正跳到最後選取的程式。Windows 版有沒有其他相關操作我不知道,但 Mac 版的 Cmd+Tab,除了繼續按 Tab 外,還可按其他鍵執行更多功能(記住要一直按住 Cmd 鍵):

Tab選取下一個運行中的程式
`(反引號)選取上一個運行中的程式
Shift+Tab選取上一個運行中的程式
H隱藏/顯示該程式的所有視窗
Q在背後結束該程式
ESC不切換到任何程式

71505fcfb83f6ed908bcb5ea1f2643d5a9af86dd.png

切換程式可用 Cmd+Tab 鍵游走,那麼同一個程式中的視窗呢?有人覺得,其實可以只用 Cmd+Tab 鍵在所有視窗中游走,但假如你日理萬機,同時開著十幾個程式、每個程式開著十幾個視窗,那只用一組鍵不是要連 Tab 百多次嗎?幸好 Mac 不是這樣設計的。按Cmd+`(反引號)吧,即可輪流切換同一個程式的每一個視窗(或加 Shift 反方向輪流)。Tab 鍵的正上方就是 `(反引號)鍵,利用這種兩層結構,即使上千個視窗也「只須」按鍵幾十次──要是完全不用滑鼠幫助的話。

b60898268dde24be9e5d5e964624975a21a8953a.png

612c7cf9899277a774f3524cf57fdb5db468bd59.jpg

畫面下方的 Dock 除了可以切換程式,同樣也可以切換個別程式的視窗。只要「長按」Dock中的程式圖示,即可顯示視窗列表;你亦可點選「顯示所有視窗」,以縮圖形式選取需要的視窗。

a34e72ce3624271c8cdeeb07d63b2718d08dd8ba.jpg

終極視窗檢閱大法——Mission Control!一按鍵盤捷徑(內置鍵盤 F3 鍵上的圖示)或特定手勢(四個指頭向上推),系統即以縮圖形式顯示所有運行中程式內所有打開了的視窗。你可在此選取個別程式、個別視窗,亦可以開闢三數個新的桌面空間(Spaces),讓每個空間承載不同的程式、不同的視窗,更有系統地分類。

鬧著玩的功能或視覺效果(例如 Aero Glass),多半不會持久。Mission Control 在Lion(10.7)開始引入,而它的前身 Exposé(讀如ex6 po6 say1)更是 Panther(10.3)時代的產物,絕對經得起時間考驗。好好駕馭這三層結構,便能做到人機合一、事半功倍。

Palo Alto Networks 新一代防火牆PA-7080 支援200Gbps吞吐量

851e7a12b9fe139ac7adf89a9e8d83db43dcca45.jpg 

Palo Alto Networks 推出新一代防火牆系列 PA-7080,以大型企業及電訊服務供應商為對象。該安全設備提供防火牆、威脅情報雲,以及進階終端防護,能彌補傳統產品和獨立架構在安全、性能及操控等方面上的不足,效防禦網絡攻擊,並提供可擴展的性能、策略自動化及編排功能,能夠實現高達 200Gbps 數據吞吐量,若全部安全功能開啟則可達到最高 100Gbps 吞吐量。

此設備適用於以下的威脅防禦情況: 

內部數據中心:服務供應商和企業要確保其業務基礎設施的安全;

服務交付設施:此類架構中速度和規模是關鍵,因此進行規模性的威脅防禦則為致關重要; 

互聯網網關,最重要是保護所有的應用程式,並遠離已知和未知的威脅。

PA-7080 支持虛擬連接、二層、三層網絡,還簡化管理、授權和智能流量管理相結合的高可用性模式,同時兼容網絡設備構建系統(NEBS),配置標準的由前向後冷卻系統及 AC/DC 電源方案。

Sony 研發商用無人機

82e586c27e32539734d4a765f48a5e7b680608b3.png

當美國代表 Apple 致力研發電動車、韓國代表 Samsung 排山倒海地推出手機的時候;日本代表都有新玩法,就係伙拍專門生產機械的 ZMP Inc 成立 Aerosense,專門研發商用無人機,方便調查及磡察一些難以到達的地方。

Aerosense 旗下有兩款無人機曝光,分別是 DTO1-E 及 AS-MCO1-P 。

80a3564a82c10a68de316c0f7ae53646fafb0337.png406e8eced3ff6e1712ca720739706371691e5df9.png
無人偵測機 DTO1-E 。四軸直升機 AS-MCO1-P 。

DTO1-E 十足一部無人偵測機,但就可以垂直升降,兼且可提起 22 磅重的物件,飛行 2 小時及最高時速 170 公里飛行。


AS-MCO1-P 則是一部四軸直升機,配備鏡頭,GPS 及導航系統。

 

其實 Amazon,Facebook 及 Google 已經開始研發無人機送貨服務,但 Sony 打算綜合 Sony 的相機,通訊設備及機械技術,將無人機所拍攝的相片即時傳送。相信無人機科技普及化指日可待。

來源:The Verge

探索科學樂趣 與孩子動手做實驗

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科學創意中心中心總監黃金耀博士以接觸自然科學為例,其實用很簡單的工具就可以,如放大鏡或入門級的顯微鏡,已十分足夠吸引孩子。透過鏡像將物件放大,孩子可以從不一樣的角度,找到觀察的樂趣,例如樹葉的結構、昆蟲的形態等。又或是從生活中找物件作實驗及嘗試,如日常生活接觸的食物材料,包括油、鹽、醋等,會否產生化學作用?鹽加入水中為何會溶解,配合那一種液體會有更佳溶化效果?溫度會否影響凝固速度,這些都能引起子的興趣。

bee9c75469d6309177fa8585e581ce2383df5743.JPG 
實驗器材毋需專業級別,最主要是引發他們動手、動眼的探究精神。 

 

家裡的科學實驗
至於適合家裡面的科學親子活動,黃博士建議以家裡現有的設備或器材為主,然後家長與孩子一起進行真正的實驗,他舉一個例子如熱學。假設在沒有雪櫃的情況下,如外出旅行,應以甚麼方式作保溫,是錫紙、衣物或保溫杯等?以各類型的物料作測試,讓孩子自行搜尋並進行觀察,就可以學習保溫材料的分別。再舉一個例子,汽車車內於夏天的溫度頗高,如何讓他們降溫,內有涉及顏色和物料等知識,只要準備溫度計給孩子,就可以讓他們自行開始設計及進行實驗。

 

近年學習科學趨勢
談到學習趨勢方面,以數碼資訊而言,近年都是以編寫程式碼為主。若是以其他科學來說,黃博士表示香港學界近年也有轉變,過往以正規的學科學習為主,但近年有學校隨外國趨勢,加入STEM為學習元素。他表示STEM觀念並不是新方式,其實上是以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為主的應用學習,但會更為實用,也是新一代文化協會創中心所致力推動的學習方式。

07224d51c330503a491f0f4e47619a3a86593c0f.PNG 
外出時,若沒有雪櫃應如何保溫呢?這是家庭實驗的最佳題材。 

 

延伸學習網站
最後筆者邀請黃博士向家長們介紹學習的延伸學習網站及課外讀物。黃博士說外國網站及讀物,其實細分有很多,但不一一介紹了。他介紹本地中文為主的讀物,首推《十萬個為甚麼?》。另外,《兒童的科學》的也是一本益智的期刊。網站方面,黃博士表示很多人都忽略了香港網站,有很多科學題材,例如天文台。其中天文台的自然景觀就最齊全及豐富,既有解釋自然現象,也有很多數據可供觀察及分析。

e4b74393f22bd95211aa46020d59e6a137377bb8.PNG 
  

 

Limezy失敗再嘗試 烹飪影片平台謀出路

d4239b5e210927f28979b17deaf362421105a3a3.jpg

d03f3656864939b1ca3cbdf596b5f13d9d70b618.jpg在創業的朋友中耳濡目染,最終也創業去。正是烹飪影片網站 Limezy 的創業因由。三位創辦人郭沅禧、林霆軒和王進本身是同學,眼見身邊多位朋友創業成功,心雄也走上創業之路。可惜初期目標太遠大,難於管理而宣告失敗,最後變陣轉攻烹飪影片網站。

三位創辦人均是英國留學回來,身邊不乏成功的創業朋友,如 Carshare、GoGoVan 創辦人,有這強大的軍師給予指導和意見,加強三人踏上創業之路的信心。不過,因為目標過於遠大,出師不利。

林霆軒表示,之前聽取朋友的意見,要把目光放得遠大,便在開發網上教學平台初期,廣納不同題材的影片,讓有意學習的用戶點擊。

然後,三人在小小的辦公室內埋頭苦幹做好平台,至去年 9 月面世,卻遇上很大的管理問題。「由於涉及不同教學影片,先要做好分門別類。卻因為影片太多,雜亂無章,難以吸引用戶。」

汲取失敗教訓
此過程讓他們明白創業不能閉門造車,要跟朋友、友好等互惠互利,既幫別人宣傳,也豐富網站的內容。

此路不通便要另找出路,鎖定教學平台不變,但一切從基本入手。林霆軒稱,想到在英國跟食譜煮食的經歷,加上飲食始終是人們生活的基本需要,決定從這方向出發。這次不再自我封閉,便搬到共用工作空間,跟其他創業者一起打拼及交流意見,令目標變得清晰,造出親民的平台。

高質素烹飪影片
Limezy 烹飪影片網站今年7月正式推出,以高質素影片為主,讓網民學習煮食和調製飲品。影片按食品分類,如美國菜、中國菜、日本菜等,亦有飲品和甜品的教學影片。林霆軒指出,網站專攻年輕人市場,看著影片學習煮食,有如 VOD 的烹飪節目。

簡單而言,該平台把文字食譜變成影片,每道菜式的影片約長兩、三分鐘,讓觀眾看過後可跟著做。個別熱門菜式更附設文字版食譜,方便預備材料。「不少網站提供圖文並茂的食譜,但有些即使跟著步驟做,也未能成功。在英國留學時,試過參考網上食譜,大多失敗。不如拍片示範更實際。」

他們強調,網站只提供高質素烹飪教學影片,因此要精選內容,暫時未開放給用戶上載影片,現階段是向外尋找烹飪影片來源。經過一番努力,現在有澳洲的 YouTuber Todd’s Kitchen,以創新西式甜品為主,另有以啤酒飯聞名、日本廣告集團 OPT 旗下的 Beable。
ac8543804143d753e7eebeb9fccdd226892e6dd7.jpg
由於兩者屬外國影片,尤其 Beable 以日文講解,在 Limezy 平台上出現,就要花時間作本地化,如配上字幕、寫出食譜。三人均不懂日文,惟有靠翻譯軟件,逐個字譯成中文,並設正體字、簡體字和英文,方便不同地區人士觀看。

除了外國影片,經朋友介紹認識香港的烹飪 YouTuber,實行加入本地化題材。另外,還跟朋友開設的網上食材商店合作,以食材做菜,拍成短片上載。

至於商業模式,他們打算以廣告作基本收入,亦會跟影片供應者分拆廣告收益。下一步考慮跟廣告商以贊助模式合作,拍攝專題煮食影片,既有高質素內容,亦提供收入。

為創業努力學習
能夠在創業路上堅持,因三人抱有熱誠。從英國留學回來後,明白到創業需要不同的知識和經驗,畢業後先去打工兩、三年,吸收營運公司的經驗,期間又分別學習各種技能,如市場推廣、商業管理等。王進更重返校園全職修讀電腦科學碩士課程,學習編程的方法,為開發應用平台鋪路、為長遠發展建立基礎。

World of Tanks 全新地圖改版即日上線

 

3c4feb02752649dc079883692f9c69ee7d8e8c65.jpg

Wargaming宣布,其《World of Tanks》(戰車世界)新版「全球地圖2.0」(Global Map)已經正式於亞洲、歐洲、美洲及韓國上線。今次係Wargaming將原有的全球地圖重新改良,並追加「影響力」這個新元素,令比賽變得更加多變化。

「Global Map 2.0」不單在地圖中加入新元素,也為玩家帶來幾個全新的系統。首先就係「影響力」,它猶如一種新的貨幣,玩家可以利用它來參加拍賣領土的活動、購買及裝備自己的裝甲師、或是投資在自己的領土來強化守備與獲利能力,它可透過爭奪領土的戰鬥與前哨戰而獲得。「裝甲師」就係用來代替「籌碼」的戰術單位,要花費「影響力」才能買到,但跟公會人數的多寡無關。

講開公會,於「Global Map 2.0」入面,公會可透過「Global Map」戰鬥去提升「ELO-Rating」戰鬥表現,從而增加土地的獲利能力,而且相較舊地有多3倍以上的獲利能力,將領土升到最高級每日更可以生產到多達 1,000 萬個金幣。

新版「Global Map 2.0」內的地圖將會被分成不同及為「戰線」的區域,每個戰線將會有各自的邊界、領土、獨立的戰鬥規則、甚至係特定的對戰階級,每個戰線也會因應不同的階級對戰而有不同的作戰型態,過去因為沒有足夠高等級戰車而未能參與戰事的公會,如今也可以加入爭霸行列。

 

【Ash Talk】我是「變態麻甩佬」

d1add6f1aae97f13e8942708f0c3fd5af0dc02a5.jpg

寫了這麼多期都是說 Game,今日寫一下我對二次元的愛,不認識我的人,表面上是看不出我內心有多毒,實際上我是麻甩加上有少少變態,看到二次元女性的 figure 我除了想拿上手玩弄一番之外,還常常有想舔一下的想法,還好我每次都忍住了,哈哈!

二次元來說,我大多喜歡女性角色,男角色的話也是有的,不過是《多啦A夢》的多啦 A 夢、《妖怪手錶》的地縛貓、《SD 高達三國傳》等等,都不是人類,哈哈。其實小時候的我也是經常幻想自己是公主,喜歡追日本男星,直到我遇上《草莓100%》,這本漫畫完完全全地把我內心深層的那個麻甩佬引了出來,之後我就開始喜歡後宮漫畫,喜歡性感女角,不論蘿莉還是御姐,只要是巨乳我就最最最喜歡了,像是《在地下城尋求邂逅是否搞錯了什麼》的神大人赫絲緹亞、SUPER SONICO、《涼宮春日》系列的朝比奈實玖瑠等等,當然有時也有例外,像是《LoveLive!》的矢澤妮歌、《KILLla KILL》的蛇崩乃音、《League of Legends》的 JINX 等等。

7aca73f98038884922073a3d5c24d79de7bd82ce.jpg98b3dae23e51802183744171f98123bcfbe6c31a.jpg
01041a98570e7de6fa32aa80a168239e8eba4fa6.jpgdb97cebf4ae07f57ba958e97673a0412f395b49b.jpg

除了喜歡她們的美貌和身材之外,還喜歡她們的所有,在我心目中她們是完美的,不論性格是病嬌、傲嬌還是腹黑,大家都會喜歡,都可以接受。但是在現實生活裏,人們卻不是這麼大方了,或許我也想成為完美的人才喜歡角色扮演吧。

18ac9f1585a309e452cd3d2ac113f22c806cf72f.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