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多年前推出的 Windows 7 USB Download Tool,一直深受用家歡迎,很多人繼續用來製作 Windows 10 安裝手指。不過,使用上述工具製作之 Windows 10 安裝手指,僅支援傳統Legacy開機模式,不支援新機常用之UEFI模式,所以大家應改用 Windows 10 專用之 Media Creation Tool 程式。
本格 (ほんかく) 是日語,意思是最初最原味或是我們常說的原汁原味,Fujifilm 在經過一系列的復古系 Range Finder 賣相的作品之後,由 X-T1 到今天的 X-T10,正是繁華盡去見真章,回歸最基本的相機操作感覺,就是拿上手輕輕鬆鬆就可以拍照,按鍵都有復古的親切味道,好像是小時候父親用來拍家庭照的相機的感覺。在這個親切的包裝之下,其實它也是一部攝星能手!
機背佈局和老大 X-T1 大同小異,EVF 是縮小了,成本問題吧?
揭芒雖然好用,但我的最愛仍然是傳統的反芒,可惜已買少見少了。
X-T10 可說是富士的次旗艦,是 X-T1 的平價版,但機身仍然是金屬製造,雖然輕但拿上手那種冰涼的觸感仍是很吸引。心臟仍是那顆 APS-C 大小的 X-Trans CMOSII 1,630萭像素感光元件,也是流行的不設光學 AA LowPass Filter 設計,加上 EXR II 影像處理器,結合了就是用ISO 3200~ISO 6400 都可獲得高清晰度和雜訊不明顯的畫像。在日間正常拍攝時,它使用了新的 77點 IntelligentHyper AF 系統,竟然比老大 X-T1 的 49點更要多,真是沒大沒小,算吧,我關心的是 X-T10 的售價比老大少就是了 XD
機頂獨立快門速度轉盤,是很有 fu 的復古設計呢。
前後都有 Grip 位可以緊緊握著相機。
有電子快門線端子方便攝星拍 Time-Lapse,可惜香港買不到副廠的要去淘。
Fujinon XF 50-140mm F2.8 R LM OIS 配上 X-T10 對焦表現非常好,攝星表現請看後頁。
拿起 X-T10,看見那個快門速度轉盤,已經很感動了,鏡頭我只借了鏡王 50-140mm f/2.8 測試,鏡身竟然有手動光圈環,兩者加起來就像回到中二那年的暑假,初拿起那部菲林單反時的感覺,當然觀景器轉了是電子式的總是差這麼的一點點,富士近年的 X 系始終是無反嘛,機頂突起的假五菱鏡,只是巧妙的內置閃光燈佈置。把玩了一會兒,我幾乎去找那個打開機背放菲林的小圓盤哈哈…在這個拍菲林都古老當時興的奇怪時代,X-T10 的復古外形相信會受到一群文青和偽文青的追捧吧。
拍攝資料: Camera : Fujifilm X-T10、Telescope/Lens : 140mm f/2.8 @ Fujinon XF 50-140mm F2.8 R LM OIS、Filter : none、ISO : 3200、Tracking Mount : Astrotrac TT320X-AG、Autoguide : none、Total Exposure Time : 30 secs × 39 frames (foreground 30s)w Dark Frames, Bias Frames process w PI, PS5
Fujilim X 系攝星另一個神奇的地方,是以沒有改裝 IR cutLow Pass Filter 的原裝數碼相機來說,竟然可以吸收大量的發射星雲常見的 Hydrogen-alpha 光線,達至接近改機的效果,這優勢我在去年用 X-M1 拍銀河的時候已體驗過,今次來到用 X-T10配上 Fujinon XF 50-140mmF2.8 R LM OIS,雖然拍攝的時候煙霞嚴重到不行,但疊合之後仍可以將夏季銀河中的 M8 礁湖星雲和 M20 三裂星雲的顏色好好展現出來,老實說我覺得在拍攝深空的範疇上,它是犯規和屈機的。
銀河明珠 M8、M20-拍攝地點:西貢北潭涌
拍攝資料: Camera :Fujifilm X-T10、Telescope/Lens :140mm f/2.8 @ Fujinon XF 50-140mm F2.8 R LM OIS、Filter :none、ISO :1600、Tracking Mount :SkyWatcher Star Adventure、Autoguide :none、Total Exposure Time :30 secs × 72 framesw Dark Frames, Bias Framesprocess w PI, PS5
拍攝資料: Camera :Fujifilm X-T10、Telescope/Lens :16mm f/3.5 @ Fujinon XC16-50 mm f/3.5-5.6 OIS、Filter :none、ISO :3200、Tracking Mount :SkyWatcher Star Adventure、Autoguide :none、Total Exposure Time :30 secs × 11 framesw Dark Frames, Bias Framesprocess w PI, PS5
在日常使用方面,X-T10 機身只重不到 400g,配上我自 X-M1 拆下的 16-50mm Kit Zoom,拿在街上拍都非常輕巧,高強的高 ISO 表現使它在較暗的環境下都可以使用較高的安全快門拍攝,連拍方面也有 8fps,在 APS-C 機種之中也算不錯了。電子觀景器比起老大 X-T1 是小了一點,但 236 萬像素的解像力很好,好幾次在日光下有看著光學觀景器拍攝的錯覺。顏色的再現就簡直是 Fujifilm 的強項,意外地拍攝一些反差十分大的場景的時候,動態範圍只設置在原生的 100%,但在光位和暗位也有不俗的細節展現出來,從這方面已可以推斷出,為何 X-Trans CMOS 特別適合攝星,說穿了就是夠闊的動態範圍,在後製時可以將暗弱的訊號從雜訊之中抽離出來,使星雲、星系的細節更明顯,至少是比同級的都更明顯,不過作為一部拍攝深空的相機,它的 NR 只有強弱調節而沒有全關就要扣一點分,因為拍攝深空相片時,相機的 NR 有機會會把暗弱的小星點和星雲的微弱細節誤判為雜訊,所以我一定會將 NR 設定在最小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