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頁面 3271

【影評】《玩轉腦朋友》:靈魂隱隱作痛

8ba0a1f551443ddd4e580eaf72cef639d77bd83b.jpg

想當年(其實只是2006年),Pixar Animation Studios 雖說是被迪士尼收購,其實是以王者之姿接管迪士尼動畫部。Pixar 副總裁 John Lasseter,入主做初哥時因推廣電腦動畫而被怒炒的迪士尼動畫部,不可謂不意氣風發,Pixar 達至發展巔峰。雖然 Pixar 和迪士尼動畫仍然是兩個獨立部門,但面對連年製作出 Toy Story 系列、Finding Nemo、Monsters, Inc、The Incredibles 等經典巨作的 Pixar,久未有佳作的迪士尼動畫,就像早已步入中年危機、大時代中轉不了身的垂暮老朽,似乎只有默默接受退居二線、甚至被淘汰的命運。

然後,出現了 Frozen。

之後的,都成歷史。Let It Go 簡直將形勢逆轉。迪士尼動畫的 Frozen,已經不只是賣座而已。Frozen 為迪士尼贏來的,除了金錢、獎項,更重要是贏回了自尊,認清自己在新世代中的身份定位。與此同時,崛起得快的 Pixar,進入中年危機也快。Toy Story 3 之後,是 Cars 2,Brave 不叫好也不叫座,之後計畫中的都是續集食老本:Monsters University、Finding Dory、Toy Story 4、The Incredibles 2、 Cars 3。Pixar 的創意魔法失靈了?

2c9984efea60de290afb73f96a7911169a573a6e.jpg

幸而,《玩轉腦朋友》(Inside Out),證明 Pixar 本色還在。大橋設定抽像,故事似乎一分鐘便講完,角色造型也不特別可愛,事實是《玩轉腦朋友》絕對令人在不帶期望中喜出望外。《玩轉腦朋友》的故事意念,只有 Pixar 才想得出,也只有 Pixar 才夠膽批準放行。

主角是 11 歲女孩韋莉,她腦海裡的 5 位「腦朋友」——阿樂、阿愁、阿燥、阿憎和阿驚,主宰著韋莉喜怒哀樂各種情緒、思想、行動和人生。故事大部分場景,就是縱橫於韋莉的繽紛腦海世界之中,遊走於長期記憶區、幻想樂園、發夢製作公司、潛意識流域、抽象思考區等地,展開一場大歷險。

編劇 Pete Docter(也是本片導演)有心思的地方,就是故事中韋莉只是經歷了一次其實十分平常的人生小插曲(一家人搬去新地方而不習慣),對她來說卻是翻天覆地的轉變,反映在她腦內便是緊張刺激、五感交雜的歷奇驚險。將如此微妙瞬間的情緒變化,影像化、甚而戲劇化成為一個有驚有笑有淚的長篇故事,完全表現出高超的想像力及說故事能力,本片絕對可做編劇教材。

《玩轉腦朋友》沒有甚麼深奧大道理,小朋友會看得開心,大人們卻會看得靈魂隱隱作痛。每個人生,在成長當中總會曾經有所追尋,一度以為懂得追尋,便是成長,其實,學會放棄,才是成長的開始。當回過神來,當初追尋的,早已被埋葬在記憶深處。偶然重拾回憶,是要莫忘初衷?還是要懂得放手?

正如片中後段的催淚位(只要看過一定知道)提醒我們,有時候,要前進,便要忘記。這固然遺憾,但更重要是,學懂選擇忘記甚麼、銘記甚麼。不是所有令你感覺良好的都值得記住。不是所有令你味蕾帶苦的都應該忘記。令你痛苦的,往往最值得留住。無論如何,你的經歷、你的回憶、你有過的喜怒哀樂,都早已是你生命的一部分,成就了現在的你。要記住,你的 5 位腦朋友,主要工作不是為你守護回憶,而是跟你塑造未來。

回憶,不是要懷緬過去,而是要老老實實直面自己,然後踏出更實在的一步。 

【新品嚴測】最高峰 Canon EOS 5Ds.5DsR

168377be523ad41ba8da8690ccea69962c2acbb3.jpg

這是一場永無休止的軍備競賽,也是攝影師們對像素無止境的追求,真相到底是否這樣?今年 Canon 終於祭出了其 5,000 萬像素最強兵器:5Ds,還狠狠地加上一部使用特殊 LPF 的 5DsR,頗有要在 DSLR 市場稱皇的霸氣。至於 5,000 萬像素對於你我來說,最吸引的用途是什麼?那可是從前大牛龜數碼機背才有的解像力,我喜歡的話真是可以用拍攝的星空或美女照片用來晒牆紙的,問你服未?

這個新的 5Ds/5DsR 系列,心臟是 Canon 自家製的 50MP 影像處理器,拍攝一張 RAW 可以達 60MB 的巨大,其訊息也是 DSLR 中難以想像的龐大,於是 Canon 就用雙腦袋,即雙 DIGI 6 處理器去招呼它們,使其連拍也可達 5fps,不過像素大會衍生很多問題,例如小小的震盪都會被紀錄下來,令相片更易模糊,那便是幾高像素都不足以彌補的問題,除了防震技術之外,Canon 在設計 5Ds/5DsR 的 Body 時也下過一番苦功,如新的 MVCS 反光鏡震動控制系統、強化了的底部支架都能有效地減少因拍攝時反光鏡的震動而引起的影像模糊,我在室內經常以 1/8秒至 1/15秒的慢速快門拍攝,也不見得有什麼問題。

b5304789b62a488fd17874b0fdf65a13dddff37636e6fcc25cb3c892d86ee03769b0239b76655699.jpg
機背的設計一如 5D mark III,用上手有很親切的感覺。最喜歡始終是 ISO 鍵突起的設計,在漆黑之中一摸便可以找到。

 

aad0d94da66dcc346a285bf4f26112c2c411ffc5.jpgbdafe06a93aed0bb7be64232e0ad6f6f31ff1599.jpg
SD+CF 雙卡槽已成中、高階機必備。機背右方的按掣編排也是經過多年進化而成,也不會輕易作出改動。

至於在操作上, 它的按掣編排也是一貫的Canon 風格,如果你是 Canon DSLR 的用家,基本上買了 5Ds/5DsR 可以不用看說明書已可以操作和拍攝了,不到 1kg 的機身有很札實的質感,5Ds 的金色字樣使人想起 Canon 的旗艦 1DX 的矜貴,而那部 5DsR 的紅色 R 字,就總有一股熱血的味道,令我想起當年 Honda 的高轉怪獸 Type-R,可惜在香港純種賽車血統淪落為牛屎飛座駕,其實是頗悲哀的。

f6892395f211acc2ff15a456d3a18a7f73f9e433.jpg

要試兩者的解像力,我就跑一轉飛鵝山去拍香港的夜景,大圖是 5DsR 拍的,其解像力可謂有目共睹了,兩者的最高 ISO「只有」6,400,雖然可以擴展多一級到 ISO 12,800,但如非必要大家也不會擴展吧,在 ISO 動輒十萬八萬的這個怪雞數碼時代,高 ISO 顯然不是它們的強項,不過老實說我開盡 ISO 6,400 拍攝,其畫質又不是想像中的差,可以說它們的原生 ISO 由100 到 6,400 都是可用的範圍,只是要在黑暗中拍攝,就沒有救急的高 ISO 可用了。

6cd7594f83e81c30283f4a07d23d04b89cb8c900.jpg9d3452a84e28a565faaefee7e8059331fd6bb907.jpg
原圖原圖是以 5DsR 所拍,解像力放到 100% 都沒有叫大家失望,是一部可以拍“牆紙”的相機無誤。

 

fdbe4219182722aadce5df42bdb4fa8d402eb7c4.jpgb1e379cb2ee79c280c86040a0fad1dc55002a3d6.jpg
用上 ISO 6,400 再拍攝放至 100%,基本上只有很輕微的油畫化,雜訊控制得很好,即是說原生 ISO 全部可用。用 5Ds 拍同一位置放大 100% 看,其實很難找出分別,50MP 本身解像度非常足夠,如果是拍攝一些易產生摩爾紋的物件,其實用 5Ds更好。

 

ad93e863b39f5f67f2628f3d2a1adef1f612a1eb.jpg898d8f485678f76f63733ea07285bd6d477ba9c6.jpg
Camera : Canon EOS 5DsR、Telescope/Lens :24mm f/4@ Canon EF 24-70mmf/4L IS USM、Filter : none、ISO : 1600、Tracking Mount : none、Autoguide : none、Total Exposure Time :30s X 5frames(foreground 30s)JPEG stack, NO Dark Frames, Bias Framesprocess w PI, PS5Camera : Canon EOS 5Ds、Telescope/Lens :24mm f/4@ Canon EF 24-70mmf/4L IS USM、Filter : none、ISO : 1600、Tracking Mount : none、Autoguide : none、Total Exposure Time :30s X 5frames(foreground 30s)JPEG stack, NO Dark Frames, Bias Framesprocess w PI,  PS5

上圖左方是以 5DsR 拍攝的銀河照片,細緻度是無可挑剔的了,由於沒有使用追星儀拍攝,其超強的分析力可以見到星點的拖線,所以用它們來攝星,想獲得最好最清晰質素的照片,我建議必須使用追星儀,就算使用廣角鏡頭也是。

右方一張則是使用 5Ds 拍攝,在疊合之後,細節的展現很好,而且解像力和 5DsR 沒有明顯的分別,真想改裝一部用來拍深空,如果 Canon 會出一部 5Dsa(還是 5Das)便好了,哈哈…

除了在像素上的優勢之外,它們的一些新功能也是有吸引力的,例如可選用 1.3 或 1.6 X 的剪裁率,就算是 1.6X 也有 20MP 像素,即是和 7DmkII 一樣,而且 61 對焦點都集中在畫面的中間,在 1.6 X 時幾乎是佈滿了整個畫面。新增的間隔計時器就十分適合我用來拍攝星空或 Time-lapse影片,終於不用再吊住個討厭的時間掣或是上網找 Magic Lantern 了。SD 和 CF 雙卡槽設計就是近年中高階機必備的,而由於拍攝的檔案龐大,所以連 USB 都改為 3.0 格式了,如果天文拍攝的冷凍 CCD 也有 USB 3.0 便好了。

6861d7a2a3059c2a1bbcd44215f1121af9f9def4.jpg9104af68e698a45e33e3fa4258c09db7703dbebf.jpg
在複雜的光源下,測光非常準確,顏色的質感處理也很好。(5DsR 拍攝)在 ISO 800 拍攝,難以找到噪點,可以放心用高 ISO 拍攝高像素照片也是它們的強項。(5Ds 拍攝)

 

038e9797103eddaf7947f1244a72140d0d710f51.jpg2f9a0c959ca9e3bd89d5fa143ba13d8b08ed5ac8.jpg
配上 50mm f/1.2L 使用,當然要用盡 f/1.2 大光圈優勢,對焦在 Hillary左眼,右眼已不在景深範圍內,很好玩。(5DsR 拍攝)Canon 一向的強項是拍人像,陰天之下膚色仍有很好的呈現,這是源自菲林時代的遺傳。(5DsR 拍攝)

 

5acd0097ad07c5011fd097eccb4bb79697834bb9.jpg
之前最擔心是高像素下慢快門易模糊,結果在室內用 1/4秒拍也沒問題。(5Ds 拍攝)

試用了一個星期的 5Ds/5DsR,感覺是愉快的,尤其配上那支 50mm 1.2L 大光圈標準鏡,在街上抓拍、拍攝靚女 Hillary 在對焦速度、反應上都可謂得心應手,拍攝星空,ISO 1,600 的表現也十分理想,然後回公司處理相片時,噩夢才開始,疊合銀河的軟件因為它們拍的照片像素太高而頻頻 Hang 機,處理的時間很長,我的電腦已是 i716GB RAM 128GB HDD 加多個 3TB HDD 的規格,要用 5Ds/5DsR 拍星空的朋友真要有心裡準備,至於處理一般相片就沒有什麼問題,而且放大 100% 看畫質仍十分細膩,不不不,用這兩部像素怪獸拍的照片要放大 300% 看才過癮。

還有最記得是靚女 Hillary 一聽到我用市面上最高像素的 DSLR 和她拍照時,眉頭一皺的樣子又煞是有趣,女生都怕超高解像力的相機把自己皮膚的缺點顯露出來吧?那得要看攝影師的手勢了,尤其是那些拍開星空又不懂拍人像我那樣的,真的要小心啊哈哈哈…

d1c339576b62cc4d5ba8bd2430aeb4ce870fda72.jpg
暗部的細節有很好的還原能力,自動白平衡新增了白色優先和氣氛優先選項,選用氣氛優先可避免太強的自動白平衡強制將所有顏色燈光照射的白色物體變成沉悶的白色的問題。

 

f6e3f1d7630108518cb5e1bd70c9c647a754aa14.jpgae9077f2d7657745c5b28135d43e50948f7d18e1.jpg
內置了隔時器,就方便了拍攝星空或縮時短片了。可以設定隔時多久拍一張和總拍攝張數,set 去 00 張就是一直拍攝下去直至卡滿了。

 

ffac7ada367ff244f83cf92d92ad30d79c0a34df.jpgb60c230770cc4e4afc89c088674a57e1345ed212.jpg
AF 選單內有各式各樣的精細設定,適合不同用途的拍攝。當然也保留了 Custom Function 選單,攝星要拍 Dark Frames,也要關閉 Long Exposure NR,就是在這選單內設定了。

50MP 根本是屈機之作啦,哪有對手?而且操作、反應都比想像中要好,拍攝檔案大最好用張快卡。缺點不是沒有,例如當手機都可以拍 4K 片的時候,拍片仍維持在 1,080p 又真是差一點,如果是專業攝影師就早買了開工用,根本不用說,二萬多元有 50MP,買一部直頭嫌少啦 XDDDD

【Starspotting】天鵝座.龍

07fc410275117f18b660d76662a8a789c19644c7.jpg 

自攝星以來,一直是那麼喜愛天鵝座的深空星體和星雲,它就有著“夜空的巨龍”的形態。而且是廣闊得可以用 APS-C 的 35mm 或者 FF的 50mm 去拍攝。也徹底地証明了拍攝深空並不一定需要長焦距的天文望遠鏡。

存在於天鵝座的,都幾乎是我夏秋之間的回憶。去年開始使用 Astronomik 的 EOS clip-on 窄頻 Filter,配上彩色 Sensor 的 DSLR 拍攝,原以為沒有什麼好結果。之前也考慮了近一年才在去年初決定購買 SII,OIII filter,可是一直等到夏天才有機會拍攝。不過自去年七月第一次使用以來,效果竟然比想像中更好,只是 Liveview 對焦就真是惱人,長焦找光星還可以,50mm 或以下基本上要不停試拍不同焦點直至準確才可拍攝,是很考忍耐力的玩意。但之後的日子,基本上我使用冷凍 DSLR 加上 Clip-on 窄頻 Filter 拍攝深空,就要比使用冷凍 CCD 更多呢。

千幾蚊文書機 當Netbook幾盞鬼

f0b1a087c1c9add176530edb9037cad3e76624ed.JPG 

上次講部有觸控機要三千蚊都被人彈到地底泥咁,不過鋪頭回應係大把人買,所以今次呢部又係Celeron U,不過只係千幾蚊就有交易,當然呢部粒Celeron 同上次果部又唔同啦,但係佢10.1″ 細細部用嚟當Netbook 用又真係一流喎,不過如果要雞蛋裡挑骨頭嘅話,平機貴機都無用架啦。

查詢:樂天數碼

幾百蚊雷蛇套裝 真係為個名?

4d2d7b7cc6ad7855239ec3dc44d2d1363dd500b1.JPG好多人買Gaming嘢都係買開一隻牌子就唔會諗其他,好似Razer雷蛇就儲落唔少Fans。但係無咁多預算都想用佢有無辦法呢?

有嘅,買佢呢 Set 鍵盤/滑鼠套裝,加埋都唔使四嚿水,而且兩者手感都唔差得去邊,不過功能上就當然同幾百蚊型號有會有分別嫁喇,虛榮必買啦直頭。

查詢:Cosmic(2720 1177)

名牌 Gaming 耳筒主打戴得舒服又輕身

63aecd22a9d3b982c2a379803eac9e72d9d118e7.JPG

當年 Gaming 產品剛剛興起嘅時候,好多都係大牌子間間都有返咁上下,不過當個餅愈做愈大,令到好多不知名品牌又或者係山寨產品推出,名牌款式反而變得愈來愈少選擇。

就好似 Gaming 耳筒咁,就有唔少求其做得外型靚少少又話自己係 Gaming 耳筒,價錢可以賣貴啲嘛,完全唔似今次介紹呢款由耳機名牌 Sennheiser 出嘅「Game One」咁,兼具晒輕身、聲靚、外型正呢啲特點,仲有埋 Noise Cancellation 功能,當然賣差唔多千九蚊呢個價又唔係人人有咁嘅「筆直」。

查詢:Cosmic(2720 1177)

【OS X 密技】善用鍵盤捷徑游走Finder 無界限

69db1128d930c7d4eabf643b42d4b176bc440cb3.jpg
Mac鍵盤基本概念

大家也許對Windows的鍵盤捷徑已有認識,但要有效率地運用 Mac 的鍵盤捷徑,我希望大家先記住幾個重要概念:

d96154147385206ef61a623723e478d9e40c0b02.jpg 

1. Mac 鍵盤左下角的一堆鍵(Command、Option、Control、Shift、Fn)統稱Modifier Keys,主要作用是配合其他按鍵,「改變 Modify」它們的反應,所以在 99.9% 情況下,光按這些鍵是沒有反應的,不像 Windows 般,按 Shift 會變全形/半形、按 Alt 會跳到選單欄Menu Bar,我自己就是不喜歡。

152deb7239c3caa48a765fc7ded4144cee6dd1ed.jpg 

2. Windows 的鍵盤捷徑,主要是 Control 開頭(例如 Control+S 代表 Save),但也有用 Alt 或 Windows 開頭的,我自己就覺得很難記住。Mac 的鍵盤捷徑幾乎一定是 Command 開頭(例如 Command+S 代表 Save),然後在需要時才疊加 Option / Control / Shift,例如Shift+Command+S 代表 Save As,總之 Command 是個「膽」鍵。

e32efea36e379c3e6cd93a2f58d46a648d5bc1ea.jpg

3. 一般 PC,即使鍵盤再小都幾乎一定有 Page Up、Page Down、Home、End 等鍵,還有F1-F12 等「功能鍵」,但在 Mac 上卻完全欠奉,除非你選用其他牌子的鍵盤,或是唯一的Apple Keyboard with Numeric Keypad。這怎麼辦呢?其實只要利用 Fn 鍵,配合上下左右箭咀和最頂一行的 Mac 專用功能鍵(即調校畫面光暗、音效等),就可以重新得到那些 PC 常用按鍵。

Finder按鍵捷徑
好了,有了以上概念,要記住以下的Finder 鍵盤捷徑其實不會太困難,因為它們是很有系統性的。

03e7f1a143fbdb11b77cc297dcfe3d870d61d9ee.jpg 

在Windows「檔案總管」裡,要到「上一層」目錄,可以找一個名為「..」的檔案夾圖示/按「上一頁」,也可以按Backspace 鍵(但我實在覺得會錯手刪除檔案),而Mac 則改用Command +↑。

既然「↑」代表「上一層」,那麼「↓」可以到下一層嗎?原來是可以的!雖然系統沒有顯示,但按 Command+↓,真的可以打開檔案夾(下一層目錄),如果是檔案而不是檔案夾,更會直接打開來用,跟 Command+O 幾乎沒分別。這個秘技,我早在廿多年前的 System7 中已發現了。

f1a02fda63ab7109e5a96be0328df8f8fd865909.jpg35d243ba21d35907adbe4cf7a15050d15828c786.jpg

我最喜歡實而不華的「列表」顯示方式(View as List),其實理由還有很多,例如視窗內的檔案夾還可個別再展開,甚至多於一層,都在同一個視窗,這一點Windows無法做到。大家只要點擊檔案夾左邊的三角形即可開合,鍵盤捷徑則是← →鍵,→鍵展開、←鍵關上。

秘技中的秘技:加上Option 鍵的← →鍵,可以一口氣開關一個檔案夾裡的所有層數,慎用!

雖說我覺得 Mac 的鍵盤操作設計得較全面、較有系統,但同樣亦有值得向 Windows 學習的地方,例如 Home 和 End,即使配合含有這兩個鍵的鍵盤,還是無法完全發揮它們在Windows 同樣的作用:跳到一行文字的頭或尾。會否是因為 Mac 從未經過文字操作模式的洗禮?這種缺陷,恐怕 Windows 用家會覺得匪夷所思。

f8894c62d5c2e49130203375cc522c1fcc3354b7.jpg

【主編開箱】Sony Xperia Z4 Tablet 隨身工作夥伴

b890202035b55e5b20d96571cfc9b32c329b36f9.jpg

平板電腦的定位,介乎智能手機和便攜筆記簿電腦之間,相比筆記簿電腦,雖然平板的運算能力與軟件選擇都有局限,但平板電腦都有其優點:使用時間長,即開即用,而且平板電腦比電腦輕。只是平板電腦要處理文書工作時,半個屏幕變成了虛擬鍵盤,打起字來不容易適應,而這款 Xperia Z4 Tablet 卻讓人改觀。

平板電腦離不開三大系統,iPad、Android 和 Windows 8 平板,iPad 是個人最早用的平板,支援軟件數目多,而且有豐富的電子雜誌書架,方便訂閱本地和外國的電子雜誌,可是 iPad 的缺點是介面缺乏彈性,多工支援比較弱。Win 8 平板的操作方式又過於複雜,低價位的 Win 8 平板則效能低,高效能的 Win 8 平板,重量和電池使用時間短都是致命傷,特別是配備鍵盤時,更是和筆記簿電腦無異。

Android 平板的選擇最多,不同廠方的設計會令產品的定位不同,有些走商務路線,有些可以用筆觸配合操作;有價格相宜,甚至針對小朋友市場。而 Xperia Z4 Tablet 的目標是要將輕巧便攜的平板電腦與商務文書的筆記簿電腦結合。當然,比起 Ultrabook 來說,雖然 Android 系統與 Windows 系統有分別,但 Xperia Z4 Tablet 具有防水和 17 小時的使用時間,吸引力超越好多 Ultrabook。

專屬鍵盤媲美電腦
之前也有簡單玩過 Xperia Z3 Tablet Compact,手執 Xperia Z4 Tablet,硬件規格上雖然變化不算太多,但實際使用起來,兩者的分別確實好大,Z3 Tablet 似是一部放大版的 Xperia 手機,而 Z4 卻是以電腦工作應用為主,這部高階平板,最大吸引力就是配備專屬 BKB50 藍牙鍵盤,可以獲得如同電腦打字的手感。

但可能你會問,其他 Android 平板不是一樣可以配藍牙鍵盤的嗎?但 Z4 Tablet 配搭的自家藍牙鍵盤,是備有滑鼠觸控板的,當主機插入鍵盤的連接槽時,Z4 Tablet 會自動變成電腦模式,除了可用鼠標操作外,屏幕底下也會顯示一個像 Windows 工具列的 TaskBar,可將常用的程式圖示放到此,除可快速開啟這些 Apps 外,也可以看到這些 Apps 是否在使用中,最多可放置三頁共 18 個捷徑,相當近似筆電的操作感覺。

8c151fac41566624ec6d99b5e6e456a83632a04a.jpg9777d5ba36c3f7206775fe532dc6f0b9879c4198.jpg
當使用筆電模式時,Xperia Z4 Tablet 會自動顯示 Task Bar,可以指定 18 個常用 Apps 捷徑。 香港人常用的鍵盤輸入法都可使用,按「Shift」切換中、英文,按「Ctrl+Shift」更換倉頡與速成。

雲端應用無縫接合
如果要將 Xperia Z4 Tablet 作為一部文書電腦使用,除了鍵盤,常用的辦公軟件支援亦很重要。幸得新的 Z4Tablet 已經預載了 6 個最常用的 Microsoft Office 應用程式,可像電腦一樣執行編輯 Word、Excel、PowerPoint 檔案,Tablet 版 Office 功能和介面已經接近電腦版,除可編輯和把檔案儲存在 OneDrive 外,也可以啟用多個範本模式,連同 Acrobat Reader 及大量 Google 的雲端應用,大部分工作已經跟電腦分別不大。

1b06044854b193b619b2e734cad65013e1ca91fc.jpgda9c4840864d80f5fad3706389ac80f7757b12e3.jpg
使用 Office 軟件,可以如同電腦一樣開啟不同範本,工具列排列方式也跟 PC 版相近,很容易適應。

LDAC 無線高清傳音
Xperia Z4 Tablet 的 LTE支援撥號通話,但考慮到平板電腦平時會放在手提袋中,配一隻藍牙無線耳機會方便不少。講到耳機配搭,Xperia Z4 Tablet 內置了今年 Sony 力推的 LDAC 音響編碼技術,只要配合支援 LDAC 的藍牙耳機或無線揚聲器,就可使用藍牙無線傳送的方式下,以 990kbps 傳輸速率傳送聲音,足以保持「Hi-Res AUDIO」規格所定的 24bit/96kHz取樣要求。如果是普通的藍牙耳機,傳輸速率只有 328kbps,音質也僅限在 CD 以下。由於 LDAC 是 Sony 研發的技術,支援 LDAC 的耳機暫時也只有 Sony 自家的 MDR-1ABT,除了有 NFC 和通話功能外,MDR-1ABT 的右邊耳機面板,今次加入了觸控功能,以手指在表面上、下、左、右輕掃,便可控制大細聲量和前後搜尋,相當具玩味。試過配搭高清音樂串流服務使用,分析力十分接近有線耳機,明顯比傳統的藍牙耳機優勝,追求完美的話,不失為夢幻組合。

c46faa9fcc315ffa76d24e1af27f7529518d77a8.jpg
只要配搭支援 LDAC 的耳機,便可選擇音質優先順序(990kbps)、標準(660kbps)和連接優先(330kbps)三種模式,可按接收情況改變設定。

 

3c1e749a1e51c56cd68b432831fd3a65b094fc5d.jpg

華為企業攻金融業 發表白皮書促重塑IT

f9618847802114fcf0155200ab0c2a7b2d1b57b2.jpg2015華為全球金融峰會由亞洲銀行家創始人兼主席 Emmanuel Daniel 擔任主持及主題演講。

華為企業業務不斷開拓新市場,每年都有可觀 IT 預算的金融界是重點展發的行業之一。為此,華為早在三年前舉辦華為全球金融峰會,讓業界了解新技術的及發展及趨勢。今年踏入第三屆,面對不穩的經濟環境及新加入者的衝擊,大會主題「重塑 IT,創新金融」,強調金融行業是時候轉型和創新。

大會由亞洲銀行家創始人兼主席 Emmanuel Daniel 擔任主持,他認為數碼化、流動互聯網、普惠金融,將成為改變金融服務業的三大趨勢。要應付這些趨勢,IT 基建成為關鍵,華為企業 BG Marketing 與解決方案銷售總裁何達炳回應:「近幾年,互聯網等新技術對金融業形成巨大衝擊,傳統銀行封閉的 IT 架構已無法滿足大容量、快速變化的業務需求。因此,華為與金融業的客戶和合作夥伴合作,重塑金融 IT 架構,讓企業透過雲端、大數據、創新服務渠道等,應付加速的業務及幫助轉型。」

c9afaa90f1a8a3a85a1f9fcfbeb32e9771195287.jpg何達炳(右)與 Robert Rooks 發布由華為與德勤聯合制定的《銀行業洞察白皮書》,闡述行業挑戰、趨勢。

另一方面,華為與德勤在峰會中聯合發布《銀行業洞察白皮書》。德勤企業管理諮詢香港辦公室合夥人 Robert Rooks 指出,如今銀行應以有力的支撐體系及 IT 能力建設,實施數碼戰略。其中三大技術各具優勢,通過雲架構轉型,銀行不僅能提高分析效率、降低運營和創新成本, 還增強資料儲備能力和災備能力;透過大數據技術,能分析海量客戶資料,迅速理解客戶的即時需求,並有能力針對此需求作出行動;至於從多渠道發展至全渠道,則可實現一致客戶體驗、無縫客戶歷程。

該白皮書詳細闡述目前全球互聯網及流動網絡的趨勢,在這些趨勢下,傳統銀行面臨的挑戰、應付挑戰的方法,以及各種新興技術的優勢等,極具參考價值。

「三叔」虛擬實境眼鏡二千幾賣街

481a370501beebb50582ab3a71d167861b0c825b.JPG

虛擬實境呢樣嘢其實早於十幾年前都已經有唔少人提出過,不過近年又再老調重彈,因為新一番感受令用家又再次瘋狂起嚟,好似呢個三叔實體眼鏡咁,寫到全球限量咁,呢間鋪賣緊二千幾蚊,美國就賣緊 199 美金,有興趣又唔擔心咪運送問題,自然會識揀喺邊度買啦。

查詢:Smart Digital(9028 6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