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頁面 184

DeepSeek 的深度震撼

兩年前,當 OpenAI 的 ChatGPT 橫空出世,席捲全球 AI 人工智慧領域時,許多人不禁質疑:中國能否應對這一波技術浪潮?兩年過去,如今一個來自中國的 AI 模型 ——DeepSeek,徹底顛覆了這個問題的本質:美國真的能阻擋中國的創新步伐嗎?

起初,面對 ChatGPT 這款無法在中國無法使用的聊天機器人,中國只好開發自家的類似服務,百度推出的「文心一言」,只能在國內流行,但未能贏得全球用戶的青睞,而騰訊與字節跳動的類似產品也被視為 ChatGPT 的跟風之作,影響力遠遠不及。然而,一月底 DeepSeek 橫空出世,卻讓矽谷乃至全球為之一震。這家鮮為人知的公司宣稱,其強大的 AI 模型,開發成本遠低於美國企業的巨額投入。究竟,DeepSeek 是如何突破重重困境,成功推出令人矚目的產品?

美國對中國實施的芯片禁運,無疑對中國的 AI 發展造成了打擊。Nvidia 被禁止向中國銷售先進技術,而這些芯片正是構建強大 AI 模型的關鍵。然而,Tesla CEO Elon Musk 透露,早在禁運之前,DeepSeek 已經積累了大量的 Nvidia H100 芯片,數量估計高達 50,000 顆。相較於西方 AI 模型通常需要的 16,000 顆專用芯片,DeepSeek 僅使用約 2,000 顆高級芯片,並搭配數千顆低級芯片來訓練其 AI 模型。這種資源優化策略,正是其產品能夠保持低成本的關鍵。禁令迫使中國企業如 DeepSeek 必須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創新。這種逆境中的突破,不僅展現了中國科技企業的韌性,其低成本和降低門檻,也為全球 AI 競爭帶來了新的變數。

DeepSeek 有選擇問題回答的權利,但當肯回答你的問題時,則會有相當詳細的資料l補充。
ChatGPT 的答案簡而精。

事件經過將日發酵,美國 OpenAI 和 Microsoft 指控 DeepSeek 竊取 ChatGPT 訓練數據,聲稱 DeepSeek 未經授權使用 ChatGPT 的輸出內容來訓練其模型,涉嫌違反智慧財產權。對此,DeepSeek 創始人梁文峰強烈否認,強調其訓練數據主要來自開源資料,完全符合業界標準。這場爭議突顯了 AI 訓練數據來源的法律灰色地帶。由於 AI 生成內容難以追蹤來源,許多企業都曾面臨類似的指控。如果能夠成功提告,這場法律戰無疑將影響 DeepSeek 在全球市場的信譽及發展前景。

儘管面臨 OpenAI 的指控,DeepSeek 在技術領域依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近日,DeepSeek 宣布其最新 AI 模型 DeepSeek-R1 將正式登陸 NVIDIA NIM(NVIDIA Inference Microservices)平台。NVIDIA NIM 是 NVIDIA 推出的雲端 AI 服務平台,專為企業提供高效能的推理計算能力。DeepSeek-R1 在該平台上的應用,將讓全球開發者能夠以更低的成本獲取高效能 AI 服務,進一步擴大 DeepSeek 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對於 DeepSeek 而言,這不僅是技術上的一次重要突破,也意味著其已經獲得 NVIDIA 的部分認可。雖然美國對中國企業的技術封鎖仍然存在,但 DeepSeek-R1 在 NVIDIA NIM 上的應用顯示,國際 AI 生態系統對於中國技術的接受度正在提升。

DeepSeek 的崛起,象徵著中國在全球科技競爭中的韌性與創新能力。未來,DeepSeek 能否在全球 AI 領域持續領先,仍有待觀察,但它的出現無疑為中國科技行業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也為全球 AI 競爭帶來了新的變數。

入耳式降噪遊戲新世代 Steelseries‧HyperX 電玩雙雄

真無線耳機已經十分普及,大部分產品也開始標榜 ANC 主動降噪,有不遜於頭戴式耳機的純淨聽感,此風潮亦終於吹到遊戲耳機,新一代 Steelseries Arctis Gamebuds 及 HyperX Cloud MIX Buds 2 皆加入降噪功能,雙模連線可通吃智能電話、遊戲主機及 PC 平台。

EQ+ANC 完勝 Steelseries Arctis Gamebuds

Steelseries Arctis Gamebuds, 充電盒內可收納2.4G接收器
Steelseries Arctis Gamebuds 充電盒內可收納 2.4G USB 接收器。

Arctis Gamebuds 是品牌最新一代輕便式入耳耳機,吸收之前 Nova 5X Wireless 大受好評的內置遊戲 EQ 功能,針對現今遊戲環境沉浸式空間音效調校,並再加入主動式降噪 ANC 功能,能夠隨時隨地享受到最佳遊戲音效。Arctis Gamebuds 的充電盒具有無線 Qi 充電功能,亦可使用 USB-C 快充 15 分鐘即有 3 小時播放時間,耳機充滿一次電約可使用 10 小時,連充電匣最長可有 40 小時續航力,每日長時間作戰都不用擔心斷電,而且充電匣貼心地可同時收納 USB-C 接收器,可隨時轉換遊戲平台。

充電盒具有無線 Qi 充電功能,亦可使用USB-C快充
充電盒具有無線 Qi 充電功能,亦可使用 USB-C 快充。
Steelseries Arctis Gamebuds XBOX版的接收器有切換開關,在XBOX及PC/PS4/PS5兼容間切換
Steelseries Arctis Gamebuds XBOX 版的接收器有切換開關,在 XBOX 模式及 PC/PS4/PS5 兼容之間切換。

耳機支援 USB-C 2.4GHz 及藍牙 5.3,可以快速在兩個模式之間切換,基本通用現時主流的遊戲設備包括:Xbox / Playstation / Switch、其他 PC / MAC 及 iOS / Android 手機及平板電腦等,官方亦提到支援 Meta Quest 2/3。留意想要最全面裝置支援,可選擇 Xbox 版本,其接收器設有額外開關以支援在 Xbox 模式及一般模式使用。想要靚仔白色耳機就要揀 Playstation 版。它亦符合 IP55 防水防塵規格,全天候上陣。

分有 Playstation 和 Xbox 兩個版本,分別在於 Xbox 版的接收器有額外開關。
參考重量
參考重量每隻耳機只重 5g。
配件一覽
配件一覽,除有大小尺吋耳塞外,兩條 USB 線一條供耳機盒充電用,另一條則用來插接收器,再插到只有 USB-A 的電腦或遊戲機用。

Arctis Gamebuds 在 iOS / Android 平台有《Arctis》App 進行設定,於 PC 有《SteelSeries GG》可進一步修改 EQ。耳機的三段式 ANC 降噪有明顯效果,站在街上的有蓋巴士站,迴聲幾乎可完全減去,另提供穿透模式可將環境聲傳入,效果幾乎等同沒戴耳機、調至高會有一點助聽器放大效果。耳機使用釹磁鐵單元,音色表現不俗,試玩《CS2》及《COD:BO6》的定位感佳,再配合專用 EQ 設定,感覺跟頭戴式耳機相近。唯一門檻是售價之高可追上頭戴式耳機。

《Arctis》App 有詳細設定
《Arctis》App 有詳細設定。
EQ功能有大量遊戲預設檔,亦可在PC上修改
EQ 功能有大量遊戲預設檔,亦可在 PC 上修改。

查詢:ALTECH(3628 3377)
售價:$1,359

二代目強注 ANC HyperX Cloud MIX Buds 2

HyperX Cloud MIX Buds 2 外型比較平實。

Cloud MIX Buds耳機已經是第二代產品,相對於首代有比較大變化,最大特色當然是加入ANC主動降噪,可在ANC模式及環境音模式之間快速切換,以獲得乾淨無雜訊的遊戲及音樂包圍感,或是讓環境聲有一定的穿透力傳入耳機反映給用家。只要在左耳機輕觸長按即可切換模式,它不似 Arctis Gamebuds有三段變化,啟用環境音模式後跟脫下耳機感覺差不多,可以聽到辦公室內冷氣機風扇聲,但就不會有類似助聽器的放大感覺。於藍牙模式下,用家可以在兩邊耳機使用不同的長短觸控操作。

2.4G收接器可拆裝及裝到充電盒底部USB-C介面攜帶
2.4G收接器可拆裝及裝到充電盒底部USB-C介面攜帶,需要時才插到主機或手機

Cloud MIX Buds 2的內置電池在ANC藍牙 5.3模式下約可使用5.5小時,於2.4G USB無線約為4小時,關閉ANC後藍牙模式最長可用約7小時、2.4G 約5小時,而充電盒可延長約19小時續航力。由於比上一代是有小型化,在增加ANC功能後,整體使用時間會短一些,亦不像上一代般符合IPX4防水功能。附件有一條USB-C加長線及USB-C收接器基座,2.4G收接器可拆裝及裝到充電盒底部USB-C介面。當同時連接2.4G及藍牙5.3,耳機會優先使用2.4G發聲,用家可在2.4G收接器長按切換。

配件一覽
配件一覽

耳機使用9mm 驅動單體,針對遊戲及空間音效調校,在《Windows 11》可安裝《NGENUITY》設定軟件,提供各種設定,並可選5種預設EQ均衡器音色。在藍牙模式下亦有App可以設定。試玩PC版《CS2》及《COD:BO6》的定位感佳,亦可在Switch、PS5主機使用。

《NGENUITY》設定軟件的手機版本
《NGENUITY》設定軟件的手機版本
《NGENUITY》設定軟件的《Windows》版本
《NGENUITY》設定軟件的《Windows》版本

查詢:Viewking (2865 2070)
售價:HK$1,299

AI 大戰│OpenAI 新推出 AI 代理 Deep Research 跟 Google 的撞名又撞功能 

DEEP RESEARCH

兩個月前 Google 已發布了一款專門用於搜尋網絡資訊並生成研究報告的 AI 代理 Deep Research。兩個月後,OpenAI 不介意撞名,也不怕撞功能,為 OpenAI 名下多增一個  Deep Research。 

其實,OpenAI 兩周前才推出 AI 代理 Operater,這麼快又再推出 Deep Research,並已開放給訂閱 ChatGPT Pro 方案的用戶使用。根據 OpenAI 的資料,Pro 用戶每月有 100 次查詢次數,稍後也會開放給其他付費用戶使用。

該公司首席產品總監 Kevin Weil 表示,Deep Research 由 OpenAI o3 模型支援,並針對網頁瀏覽和數據分析進行優化,能在 5 至 30 分鐘內完成原本需要人手花 30 分鐘至 30 天才能搞定的複雜研究。用戶可以通過文字、圖片、PDF 或電子表格提問,然後由 Deep Research 生成文本及報告,並設有側邊欄顯示推理過程的摘要及附上資料來源,方便用戶查閱和驗證。

用戶在 ChatGPT 的對話框中選擇 Deep Research 便可使用該功能,之後輸入問題便會自動得到回覆。而搜尋及製作需時 5 至 30 分鐘,搜尋完成及生成報告後會通知用戶。OpenAI 強調,Deep Research 為金融、科學、政策和工程等需大量資料搜集的人提供極大的幫助。同時,打算購買汽車、電器和家具等的消費者,若想有精明的選擇,Deep Research 也可效勞。

OpenAI 指 Deep Research 相當聰明,在 AI 基準測試「人類最後考試(Humanity’s Last Exam)」中,準確率為 26.6%,超越 GPT-4o 的 3.3% 和其他模型。不過,它絕非完美,有時可能產生「幻覺」而提供錯誤資訊、難以區分權威資訊和謠言,也可能在報告和引文中出現格式錯誤。

目前,Deep Research 只有網頁版,之後將整合行動和桌面應用程式。

最新影片

升級 GF RTX 5090 D 建議同步更換 ATX 3.1 電源供應器

12VHPWR 供電線在 RTX 40 系列推出後引發問題,有外國媒體深入調查後,認為設計存在一定缺陷,不能完全指向為用家使用不當。《PCM》編輯部於測試 RTX 50 系列期間,正遇上此纜線燒燬問題,幸而顯示卡及其他硬件未有受損。

GF RTX 5090 D 電晶體數量大增,功耗更高至 575W,但已經升級改用 ATX 3.1 規格的 12V-2×6 電源輸入,官方表示明顯改善有機會出現的接觸不良問題,建議用家選配相同標準的電源供應器。

編輯部使用 ATX 3.0 的 1250W 電源供應器,反覆測試幾張顯示卡包括 RTX 5090 D / 5090 / 4090 / 4080 SUPER 等,測試期間出現過系統不穩定問題,但跑分結果未有明顯異常,當時推測是 SSD 或有故障作出更換,問題似乎有改善。

農曆年後更換顯示卡時,發現顯示卡方向的 12VHPWR 背後纜線似有異常,以放大鏡檢查發現銅線外露並不尋常,整條拆除詳細檢查,發現兩端各有燒燬跡象,特別是電源供應器一端更加明顯,似乎曾出現超載現象。於是檢查所有測試過的顯示卡,發現 RTX 4090 FE 的對應針腳有相同的輕微焦痕,顯示卡插座尚完好,測試跑分未有異常。

最終對比所有該時期測試的RTX顯示卡,發現RTX 4090 FE插座有對應的焦痕
最終對比所有該時期測試的RTX顯示卡,發現RTX 4090 FE插座有對應的焦痕

12VHPWR 纜線推出之初,在 RTX 40 顯示卡上出現過多宗 12VHPWR 插座燒燬事件,顯示卡需要送修,製造商對它的拔插壽命表示十分保守。其後顯示卡及電源供應器廠商都落力宣傳用家要注意安裝過程。PCI-SIG 組織其後更新標準至 PCIe CEM5.1,改良的插頭更名為 12V-2×6,亦即現時 RTX 50 系列使用的設計。一般用家拔插次數不會如媒體測試頻密,加上已改良為 12V-2×6,只要用家使用最新規格的電源供應器,便毋須過份擔心。

【後續更新】

上述接線燒燬跡象,在2月中旬有 DIY 內容創作者 DerBauer 及 JayzTwoCents 皆發現 12VHPWR 線材會出現難以發現的負載不平衡問題,令溫度大幅上升,推測若用家未發現並持續負載會出現熔燬可能性。另有分析指 RTX 40 及 RTX 50 的 12VHPWR 輸入線路並沒有做好負載平衡,難以檢測以上問題。Reddit 上有網民擔心,檢查自己的 RTX 4090 及原裝火牛線,驚覺接頭已經在無色無味之間熔燬,幸而顯示卡未有受損,跟《PCM》在本文分享所發現的情況相似。

AI 大戰│基於資訊安全疑慮 各地陸續禁用 DeepSeek

deepseek banned

在無法得知 DeepSeek 底蘊之前,各地陸續使出禁用招數以保障自身資訊安全。先有意大利封殺 DeepSeek,之後再有美國德州禁止州政府官員及承包商使用 DeepSeek,以及台灣行政院宣布基於國家資訊安全,公務機構全面禁用 DeepSeek AI 服務。禁用模式已啟動,相信在使用法規及資訊安全問題未釐清之前,將有更多國家或地區政府採取同樣措施。

德州是首個禁用 DeepSeek 的美國州份。該州州長 Greg Abbott 表示,為防止中國利用 AI 收集數據來滲透該州的重要基礎設施,決定禁止州政府官員及承包商使用六款中國應用程式,包括:DeepSeek、小紅書的國際版RedNote、富途牛牛國際版在線投資平台 MooMoo、老虎證券(Tiger Brokers)及 TikTok 母公司字節跳動旗下另一款社交媒體 Lemon8。Abbott 強調,將繼續保護和捍衛德州,免受威脅。

另外,台灣行政院長卓榮泰於 2 月 3 日召開政務會議後宣布,考慮到 DeepSeek AI 服務可能帶來資訊安全疑慮,要求各公務機構全面禁止使用此 AI 服務,以確保國家訊訊安全。卓榮泰在會內指出,DeepSeek AI 服務的數據來源可能違反著作權,而且在模型訓練過程中也存在審查和限制數據等問題。使用該服務可能會有數據傳送至中國,在未釐清與排除這些疑慮之前,有機會違反個人資料保護法及侵犯隱私。基於國家安全的考慮,台灣數位部已對公務機構及關鍵基礎設施發出警示,限制使用 DeepSeek AI 產品。

最新影片

Uber 收購後 4 年 HKTaxi 宣布 4 月 1 日停運

HKTaxi
HKTaxi

香港最早期網約的士平台 HKTaxi App 今日向用戶發出公告,表示 4 月 1 日起將停止服務,由即日起將 HKTaxi 司機帳戶將逐步停止服務。該平台呼籲用戶轉到母公司 Uber App,而司機則呼籲轉到 Uber Taxi。至於用戶手上的 Taxi Dollars 就可以在 HKTaxi 停止運作前,在 Uber App 內自得取得等值的 Uber Cach 獎賞。

用戶今日開啟 HKTaxi App 可能會見到帳戶將於一星期後停止服務的通知。HKTaxi 指轉用 Uber App 一樣可以用到咪錶的士行程選項、現金付款和向的士司機要求 15% 車資折扣服務。而如果是從 HKTaxi 轉移至 Uber 的新註冊用戶,首 5 次 Uber Taxi 行程每次可享 HK$100 折扣。

剩餘的 Taxi Dollars 方面,HKTaxi 表示不可以退款,但就可以隨時在 HKTaxi 帳戶停用前繼續使用,或者以 HKTaxi 帳戶停用當日的結餘,在 4 月 30 日或之前於 Uber App 內自動取得等值的 Uber Cash 獎賞。不過要留意用戶的 HKTaxi 帳戶與 Uber 帳戶必須使用相同電話號碼登記,未有 Uber 帳戶的話亦需於 4 月 1 日前登記。

至於司機方面,HKTaxi 亦呼籲他們轉到 Uber Taxi,除了可繼續享有配對咪錶的士行程、自選心水行程訂單和接單前查看行程目的地等功能之外,成為 Uber Taxi 司機夥伴可賺取高達 HK$2,000 迎新獎賞,首 3 個月內完成的頭 1,000 個行程亦可享免服務費。

HKTaxi 是 2013 年成立,在 2021 年被 Uber 收購,但仍維持獨立運作。Uber 在 2020 年 10 月推出 Uber Taxi ,以低抽佣、額外獎金等優惠,吸納逾千司機。

ZCOPE 最新影片

傳 Apple Watch Ultra 3 將新增三功能 支援 5G 連線、衞星通訊及血壓檢測

去年 Apple 未有為 Apple Watch Ultra 系列作更新,僅加入黑色鈦金屬版本。近日有好消息傳出,根據外媒報導,Apple 很大機會在今年底推出 Apple Watch Ultra 3 ,並加入 3 項重要新功能,包括血壓檢測、衛星訊息及支援 5G 流動網絡。

Apple Watch 的健康功能一直備受關注,不過繼血氧、跌倒偵測及撞車警報等功能後,Apple 一直未有為 Apple Watch 加入更多新的健康檢測功能。根據「9to5mac」近日的報導,Apple 計劃在 Apple Watch Ultra 3 中引入高血壓檢測功能,不過該功能並不會具體顯示上下壓及心率的數據,僅提醒用戶可能處於高血壓狀態。

相比起來,目前包括台灣 ASUS 的 VivoWatch 6 及中國 HUAWEI 的 WATCH D2 都支援血壓計功能,並能顯示包括上下壓的數據,讓用戶能更容易理解身體狀況。不過要留意的是,智能手錶的血壓檢測功能,並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醫療用血壓計,用家仍需要定期使用傳統血壓計來進行數據校正。

目前 Apple Watch 系列,僅支援 4G LTE 流動網絡。而 Apple Watch Ultra 3 很大機會是首款支援 5G 流動網絡的型號,據報導指新錶會採用 5G Redcap 技術,雖然連線速度不能跟 5G 手機相比,但能有效減少對手錶電池的消耗,實現性能與續航的平衡。

至於 Apple Watch Ultra 的衛星訊息功能,據知用法和目前 iPhone 的衛星訊息相似,只要在接收不到流動網絡的戶外地方就能嘗試連接衛星來傳送短訊,方便向外界求助;而 Apple Watch Ultra 的衛星訊息功能是可獨立運作,並不需要配合 iPhone 來使用。

另外,據外媒報導 Apple 在 iOS 18.3 系統更新中,加入對 Starlink 衛星連接的支援,北美地區部份 T-Mobile 用戶已陸續收到可參與新功能測試的消息,現階段可傳送文字短訊,傳聞下一階段將會包括中等解像度的圖片、文字短訊及語音短訊傳輸。

Steam 用戶硬軟體調查 最多人用的顯卡是 RTX 4060 系列?

NVIDIA GeForce RTX 4060 Ti Founder Edition
採用 12VHPWR 接頭供電,建議電源供應器為 550W。

NVIDIA 最新的 GeForce RTX 5090 與 GeForce RTX 5080 日前在日本開賣,迅即引來不少外國水貨客排隊搶購。不過以目前 RTX 50 系列顯卡的售價及貨量供應,相信仍有相當長時間才能普及起來。日前 Steam 遊戲平台公佈最新的硬軟體調查數據,我們可以看到一般消費者對顯卡的要求可能和我們想像的會有點出入。

在頭十位的顯卡排行之中,幾乎全部由一些入門的產品所佔據,其中最多 Steam 玩家使用的是 NVIDIA 的 RTX 3060,佔 5.06%。其次是 GeForce RTX 4060 Laptop 與 GeForce RTX 4060,兩者同為佔 4.46%,位居第二。但如果再加上佔 3.3% 的 RTX 4060Ti,其實整個 RTX 4060 系列佔比達 12.2%。而更入門的 GTX1650 亦佔 3.46%,排第三。在十大排行中,說得上中階的只有 RTX 3070,佔比 2.85% ,排行第六。(當然以目前 RTX 4060 的效能已經及得上 RTX 3070) 。

至於 AMD 方面,最多人使用的原來是 Radeon Graphics 內顯,佔 2%,其次是 Radeon RX 6600 佔 0.81%。看來 AMD 在消費級產品的市佔方面,仍然跟 NVIDIA 有很大的差距。

Steam 的數據亦顯示,目前較多人會仍使用 1080p (1920 x 1080) 解像度玩遊戲,而使用 2K (2560 x 1440) 解像度的佔 20.06%。至於 4K (3840 x 2160) 解像度僅佔 4.08%。

從上述的數據可以反映出,普遍 Steam 的用家仍在使用一些規格相對較入門的電腦來進行遊戲。暫時,玩家對電腦硬件升級上未必有很大渴求。而使用電競筆電來玩遊戲的用家,似乎亦較使用桌面機的用家少。而另一個有趣的數據是,原來仍然有超過 40% 的 Steam 用家,在使用 Win 10 作業系統⋯⋯

資料來源 : Steam

ZCOPE 最新影片

AppleCare+ 政策變更 將由一次性購買變月費或年費制?

很多購買 MacBook、iPhone Pro Max 或其他 Apple 產品的朋友,都可能會在購買新機時,順便加購 AppleCare+,為產品延長保養維修的支援。不過根據外媒報導,Apple 將於下星期開始,推出月費、年費制的 AppleCare+ 計劃,以取代目前一次性購買的選項…

AppleCare+ 是 Apple 為旗下產品提供延長保養時期的支援服務,包括 iPhone、iPad、Apple Watch、Mac、Apple TV、HomePod、AirPods 等多款產品,都可以在購買時或於購買後 60 天內加購,讓產品保養從原本的一年,延長至最多 2-3 年(按產品會有不同期限)。

根據《彭博社》記者 Mark Gurman 表示,Apple 將不再提供旗下產品的一次性購買 AppleCare+ 選項,估計最快從下星期開始,顧客從實體店購物時只能透過月費訂閱方式來享用 AppleCare+ 服務,不過網上商店或會維持一次性購買的選項。而目前的 AppleCare+ 只能延長產品保用 2 – 3 年,不過改成訂閱制後,或可能會改為無限期的延長保固,而採用月費制後,消費者亦可於 iPhone、iPad 或電腦上隨時取消訂閱,雖然看似是更有彈性,但在新制度下,累計收費有可能比一次過購買的 AppleCare+ 服務要貴。

AI 時代|AI 代理三個工作階段自動完成任務

AI Agent 03

火紅的 AI 代理(AI Agent)是生成式 AI 的演進,在處理文字、圖像以外成為可執行任務的 AI 程式,特別強調「Autonomous」,可理解成自動化和自主。AI 代理背後的運作不是大秘密,已公開的運作原理大概可分為三個工作階段:1)設定和規劃目標;2)利用可用的工具;3)學習與反思。它如何透過這三階段自動完成任務,接下來有詳細說明。

《火紅的 AI 代理
1. 甚麼是 AI 代理?
2. AI 代理靠三大本領爆紅
3. AI 代理三個工作階段自動完成任務
4. 掌握 AI 代理分類 有助尋求最佳解決方案
5. 名牌廠商 AI 代理方案 一文盡錄!
6. OpenAI 兩大 AI 代理 一個精於寫研究報告、一個是私人助理
7. 通用型 AI 代理 Manus 跟 DeepSeek 大不同
8. 中小企用 AI 代理自動處理日常事務
9. AI 代理協助金融業有效管理風險法規
10. 電子商務庫存、客服 通通交給 AI 代理
11. 物流業請 AI 代理打理貨倉井井有條

第一階段:設定和規劃目標

當用戶輸入或發出指令時,AI 代理就會啟動相應的程序。首先,AI 代理會理解用戶的需求並設定目標,接著規劃達成這一目標的步驟。AI 代理會將任務拆分為多個小任務。開發人員負責訓練和設計 AI 代理系統,而部署團隊則負責設置 AI 代理的使用權限和安全性。用戶則需要提供 AI 代理所需的工具和資源的身分認證。

若以 AI 代理設計去沖繩潛水旅遊為例,AI 系統會先分拆成幾個任務:

  1. 收集資訊:沖繩的天氣資料,如氣溫、潮汐、風向、能見度等。
  2. 判斷條件:AI 代理決定哪些天氣條件適合潛水。
  3. 數據分析:AI 代理將收集到的天氣資料,綜合條件分析並找出哪些日子最適合潛水。

第二階段:利用可用的工具

單是公開資訊並不足夠,還要由外來的知識庫和工具協助完成任務。AI 代理利用可用的工具包括:數據庫、API 和其他代理。這階段會經過多次反覆查詢、整合最新擷取的資訊回答用戶問題。

  1. 數據庫:AI 代理從數據庫查詢旅遊數據、服務和產品資訊。
  2. API:經 API 取得外部數據,如天氣預報。
  3. 其他代理:向其他 AI 代理提出問題,收集更多資訊,如航空公司的 AI 代理查問機位供應情況、各酒店的 AI 代理回覆酒店房間價錢等。

第三階段:學習與反思

AI 模型最重要是不斷學習與反思,AI 代理亦然,利用反思機制整合來自其他 AI 代理的資訊,進一步提升目標和行動的準確度。AI 代理具備迭代優化(iterative refinement)與長期學習能力,可以將解決方案儲存在知識庫內。

AI 代理的學習與反思方式有多種,大概可歸納:

  1. 收集用戶回饋:如詢問用戶是否滿意推薦的行程,並收集意見和建議。
  2. 分析回饋資訊:分析用戶的回饋,了解需要改進的部分,如行程安排是否緊湊,用戶傾向增加其他的體驗行程。
  3. 更新知識庫:將調整後的行程規劃和用戶的回饋資訊,都儲存在知識庫,作為個人化建議的參考。